五年级《将相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会写,会认读“璧 诺 怯 瑟 缶 拒 卿 赵 召 诸 荆”等11个生字。
2、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学习简单的话叙述事件的来龙去脉,用标题的形式概括课文内容。
3、走进古典文学名著,通过人物语言之间的联系以及历史背景,感受蔺相如能了解他人心理,抓住对方顾虑(弱点), “借势而为”采取合适策略的大智慧。
4、感受“将”“相”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以及彼此的平等关系,体会“和”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难点:感受蔺相如抓住他人顾虑借势而为的智慧,以及“将”“相”“和”的深刻内涵。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1. 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导语: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优秀的人物让今天的我们依然崇敬不已。你们知道哪些历史人物的故事,请简单介绍一下。
在我国汉代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叫司马迁,请同学们翻开教材,齐读“资料袋”。(生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改编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将相和》。这个故事发生在古时候的战国时期,但是我们国家有七个国家,他们中秦国最强大,其他国家经常要靠联合起来才能抵御他的攻打(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2.检查预习。
(1)检查生词生字,纠正易错读音:璧 诺 怯 瑟 缶 拒 卿 赵 召 诸 荆等生字。
(2)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自由读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语。
找出不能理解的词语,结合课文语境来体会词语的意思;教师告知一些名词术语的意思。
结合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搞清楚“同心协力、上卿、允诺、削弱”等重点字词的意思
4.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1)讨论交流: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用简单的话说说每一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简单叙述),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
5.再读课文,学生自悟。
速读课文,讨论交流。
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要求:按照事情发展的一般过程,<起因、经过、结果>来叙述)(生说,师相机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直接入题
导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将相和》,请大家齐读课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通过回忆概括文章,对课文有了初步印象)
2、廉颇凭什么对蔺相如不服气?
(他为赵国打了许多胜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觉得蔺相如靠的就是一张嘴)
过渡导语:好,廉颇觉得蔺相如嘴上的能耐不值一提,那咱们就研究研究蔺相如这张嘴是不是很能耐?他到底有没有能耐做上卿?
二、揣摩蔺相如语言之间的联系,体会蔺相如了解利用对方心理和顾虑达到自身目的的智慧
1、既然是研究蔺相如的嘴,那咱们就找一找在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蔺相如都说了哪几次话?(要求:找到之后,用不同颜色的笔勾画出来)
(生勾画,交流)(分别出示蔺相如说的话)
这些话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蔺相如在向赵王保证的时候,其他人在干什么?别人能做到蔺相如这样吗?廉颇做得到吗,他可能会怎么做?
(蔺相如在和赵王说话的时候说了两个“如果”,他在说这话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
(生读文,感受蔺相如能抓住敌人心理顾虑,周密计划的智慧)
2、好,现在我觉得蔺相如有些话是多余的,我把原文改成这样,大家读一读,然后看看这样改行不行?
(出示修改后的段落“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还在赵国。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预设问题:
你读完这修改完的内容之后有什么感觉?
(预设:不完整、前后矛盾、蔺相如没有想象中的聪明、故事不精彩了)
(这时候的故事还完整吗?)(不完整)
那能不能改?(不能)
导语:好,既然不能改,那咱们就再朗读一下原文的这些内容,看看蔺相如在说这些话的时候都发生了什么事?
(生读文,交流)
(预设问题:1、为什么要骗,而不是抢?抢了会有什么后果?这些蔺相如在说话之前都想到了吗?什么时候想到的?)
(抢的话,会给秦王动兵的理由,会没命,来之前就想到了)
(2、他在理直气壮地说的时候,还干了什么?为什么?这些蔺相如在说话之前都想到了吗?什么时候想到的?)(假如你是秦王的话,你会让蔺相如抱着璧撞柱子吗)
(以此威胁秦王,让秦王不能骗走和氏璧,来之前就想到了)
(3、为什么非要让秦王举行典礼,约定时间?这些蔺相如在说话之前都想到了吗?什么时候想到的?)
(拖延时间,来之前就想到了)
蔺相如仅仅是嘴厉害吗?
(生读文,感受蔺相如的智慧)
蔺相如的话是随口乱说的吗?每一次他在说话的时候,心里在想些什么?(你是蔺相如的话,你怎么想?你是秦王,你心里怎么想?)
3、 现在咱们再读读蔺相如说的第一句话,他当时是不是有信心能“一定”把和氏璧带回赵国?
他凭什么这么有信心把和氏璧带回来啊?
(抓住敌人心理顾虑,步步设计)
好一个胸有成竹的蔺相如!
三、自主学习“渑池之会”,学习体会人物智慧
导语: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快速的浏览一遍“渑池之会”这则故事,看一看,蔺相如在这个故事里是不是又抓住了秦王心理顾虑?还有,他除了能抓住敌人心理顾虑之外,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生自主学习讨论,师相机指导
四、感受蔺相如了解廉颇心理,并顾全大局,忍让求和的胸怀,体会“和”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
1、蔺相如对待敌人能够抓住敌人心理顾虑,采取适当的语言和计策,真的很有智慧。
那当廉颇对他不服气,要找他麻烦的时候,他又是怎么说的呢?读一读,找一找,在文中勾画出来。
(生读文,勾画交流)
(出示蔺相如对手下人说的话)
2、假如你是蔺相如,你会怎么说?
(生交流)
按理说,蔺相如接二连三的立了大功,可以说现在他是赵王眼里的大红人,他大可以直接
直接跟赵王告状,借赵王的手惩治廉颇啊,他为什么不这么做呢?课文原文是怎么说的?
(生读文,交流)
他的话有效果了吗?(生:有)
什么效果?课文是怎么写的?
(生读文,交流)
廉颇负荆请罪,这说明了什么?
(预设目标:廉颇也是顾全大局的人)
3、现在,咱们再回过头来读蔺相如说的话(出示课件,生读文)蔺相如凭什么就觉得这样说会感化廉颇?
(生交流,感受蔺相如了解廉颇心理,并顾全大局,忍让求和的胸怀)
现在大家说说,蔺相如到底能不能做上卿?他靠的仅仅是嘴吗?
蔺相如了解廉颇心理,为了和,他选择了忍让,所所以,“从此以后他们两个人成为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生齐读)。
导语:同心协力的意思浓缩为一个字,就是课题中的——和。
将相和的故事千古流传,成为佳话。
六、小结
同学们咱们这节课不光感受到了蔺相如了解并抓住他人心理采取合适计策的智慧,还知道了通过不同环境下的人物语言变化来表现人物内心的写法,在以后的写作中你们也能用到,下课!
希望上述资料能对你有所帮助,优秀的说课稿有助于教师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新东方小学网还有更多优秀的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和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供你参考。另外,我们还有三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教案,和六年级语文教案等资料供你参考。
微信扫码关注免费领取
英语+新概念学习资料大礼包
推荐阅读
更多>>公告:来自新东方小老师的,免费福利活动!
来源 : 新东方在线 关键字 : 免费福利
微信添加【新东方小老师】免费获得《新概念、剑桥英语》学习资料提示:手机直接加微PC端请扫二维码--------------------------------------
来源 : 新东方在线 关键字 : 新概念英语一二册资料
招生单位所在地(10001)北京大学(11)北京市(10002)中国人民大学(11)北京市(10003)清华大学(11)北京市(10004)北京交通大学(11)北京市(10005)
来源 : 1 关键字 :
7月21日,据河北省教育厅官方微信公众号河北教育发布称,河北省教育厅印发通知,各地各学校加强本轮强降雨天气应对和自然灾害防范工作,各
来源 : 河北教育厅 关键字 : 强降雨天气,河北省,停止线下教学
记者获悉,即日起至8月31日,颐和园、天坛公园、北海公园等北京市属11家公园及中国园林博物馆持续开展一园一品科普品牌活动,发挥市属公园
来源 : 北京青年报 关键字 : 暑期夏令营,公园科普,北京中小学
近日,市教委主任刘宇辉在市民对话一把手节目中透露,本市将结合家长实际困难和需求,对中小学课后服务时间进行优化调整。本市正在考虑通过
来源 : 北京晚报 关键字 : 课后服务,优质课程,中小学,
2021年暑假来临之际,教育部指导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提出2021年暑假中小学生和幼儿护眼要诀,倡导广大中小学生和幼儿假
来源 : 教育部网站 关键字 : 2021暑假,中小学,护眼
7月20日,北京市全面启动12至17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记者来到门头沟区的接种点,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永定分校的中学生正在有序进行疫
来源 : 北京青年报 关键字 : 疫苗接种,北京,中学生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21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说,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10 2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课后服务。近期,教育部作出部署,确保
来源 : 新华社 关键字 : 教育部,中小学,课后服务
7月20日,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在京联合举办网络保护·守护成长主题研讨会,
来源 : 北京青年报 关键字 : 未成年,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