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搭石》第二课时设计

2016-06-10 14:23:20来源:网络

  四年级《搭石》第二课时设计

  教学背景:针对学生一说写景物,就去客观地写山水花草的实际,结合《搭石》的教学,引导学生体会:景物, 有很多是人造的,人们造这些景物,跟这些景物发生关系,背后表现着人们内心的追求和思考。民风,也是亮丽的风景。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如何结合文本内容来体会词语所表达出来的特殊意义,进而读懂内容,学会围绕中心,从多角度来选择材料写文章。

  《搭石》文本赏析

  概述:搭石,是作家刘章的一篇散文,写了家乡人修搭石、过搭石的情形,赞扬了家乡人们互相谦让有秩序的淳朴民风。

  原文赏析

  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xùn)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wǎn)裤。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这是对搭石的概括介绍,没走搭石的人,了解到:搭石,是为了方便人们过小溪,而在小溪里摆上平整方便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横着排成一排。)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个中心句。不错,下面的文字,确实是围绕着这句话来写的。那么,为什么说是一道风景呢?“风景”这个词语的意思,在百度中解释为:“供观赏的自然风光、景物,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那么,在这里,风景指的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好像都不能这样确认。我们再来查字典,看“风”的解释:表现在外的一贯的景象、态度举止;空气流动;流行做法,风俗;自由的不确定的。在这些解释中,我们为本文的风景解释“风”的含义,可以取哪一种?这得结合下文来认真研读:在这里,作者要介绍的,有外在的优美景象,还有当地人民勤劳、尊老爱幼的淳朴民风。)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qiǎn)责这里的人懒惰(duò)。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在这里,人们早早将搭石摆放好,……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这是民风——不是一家一户,不是一个村子,而是村村呼呼家家都这样,这就是“风”;接下来举了一个例子,上点年岁的人修搭石,作者用了“无论…….只要……一定…..才”,来表现所有上点年岁的人的做法,这是有共性的,是一贯的,是通过“无论……只要……一定…..才”这样的语气强调出来的。)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sú)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xié)调有序(xù)!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chuò)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里:作者写了一幅美妙的过搭石的画面:协调有序——前面抬起来,后面跟上去。像轻快的音乐;清波荡漾,人影绰绰。

  这是对风景的具体解释:固定、优美的景象。协调有序,是说前面刚抬脚,后面即落脚,抬脚、落脚,一点都不乱,没有谁踩谁碰谁,就好像提前演练好了似的。踏踏的声音响音乐,这是作者心情好的表现,对协调有序过桥人的优美场景感到欣喜的表现。人影绰绰的“绰”字,字典里解释为“宽松的、富裕的;若有若无不明显的。在这里应该取第二种意思。清波、人影,画面很美, 其实是作者用词来表现人们协调有序的美。)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fú)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为什么要用“总”字?我们把“总”字去掉,看看是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要伏(fú)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对比着读一读,我们会发现,没有了“总”,两个镜头虽然也很感动人,但是读起来我们会发现,是画面中的两个面对面的人在谦让,是画面中的这个年轻人尊老爱幼乐于助人。而有了“总”呢?哦,所有“小溪两边面对面”的人,所有年轻人遇到老人,都是这样。一个总字,就写出了大家都具有这样的谦让、互助的美德,这美德在家乡,是一种常态,是一种风俗,这是说搭石是一道靓丽风景的重要原因。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关于课文的写作动机,我读过刘章的《《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

  走搭石过小溪,是作者家乡常见的出行方式。作者从解放后就走搭石,一直走了二十多年,超过上千万回。对于文中写道的人们摆搭石、走搭石、让搭石、背老人过搭石的情形,也仔细看过成千上万回。但是,作为一个著名诗人,这二十多年中,他并没有将这道风景写下来过。

  是什么时候他才发现“搭石”可以写成文章与读者分享家乡人的美好情操的?作者在《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中介绍说,直到1977年末到石家庄工作,“当我见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见人们无序地匆匆横穿马路的时候,当我见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见人们无序地匆匆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的潺潺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由于搭石的特殊渡水方式,长期造就和展示了山里人勤劳、热心公益、互助礼让的美德。这样,我便在1980年2月写了短文《搭石》。”

  思考:解放之后多年千万回走搭石的经历,诗人没动笔,这主要是他在那二十多年当中,并没有意识到“走搭石”这道“风景”的材料价值。而是多年后,他是怎么意识到的?对比。作者看到了人们挤公车、横过马路拥挤无序,一下子想到了家乡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谦让互助,这对比,让作者重新感受到了家乡人“摆搭石、走搭石”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灵之美,情操之美,淳朴的乡风之美,对现代人、现代都市的读者有着非常深刻的教育意义,作者经过对比之后,发现的材料的价值。

  教学设计:

  在学生理解字词、读懂课文内容、把握大意(学生能够结合课文第二自然段,讲清楚“搭石”具体指的是什么,能够叙述本文讲了村村都在溪边做搭石,人们走搭石的情景,在搭石旁相遇人们能够互相谦让,能够照顾老人,是一道风景)的基础上,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个句子展开教学:

  一、营造冲突

  1、解释“风景”:

  要求学生查字典,列举“风”的含义:1. 空气流动的现象。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4. 消息,传闻。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6. 指民歌、歌谣。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8. 姓。

  结合语言环境,推测“风”在“风景”取哪个意思。

  (因为词典中关于“风景”有举例,所以,学生自然会选择第5种解释。将风景解释为“供观赏的自然风光、景物,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学生体会自己认知中的“风景”之美。

  要求学生找到课文中他们认为是“风景”的段落:

  提示:根据你们你们刚才做出的解释:“外在的景象态度举止”、“供人观赏的自然风光景物”,本文那个段落内容符合你们做出关于“风景”解释的要求?

  学生找到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sú)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xié)调有序(xù)!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chuò)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读课文,讨论:在这段话所描写的风景中,你认为哪里写的很美?

  学生读书,讨论,抓住:“协调有序”、“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荡漾,人影绰绰”,研读体会。

  通过表演,来体会“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用下文来解释词语的训练),体会协调的美感。

  通过朗读,感受“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结合: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的美感。

  通过想象画面,朗读,来体会“清波荡漾,人影绰绰”的美感。

  (2)练习朗读:人们上工来了,脱鞋绾袜,排着队伍走搭石——朗读

  “前面的…….人影绰绰”(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色啊!)

  人们收工回家,脱鞋绾袜,排着队伍——朗读

  “前面的…….人影绰绰” 排着队伍走搭石——朗读

  小学生们上学去,要脱鞋绾袜,——朗读:“前面的…….人影绰绰”(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色啊!)

  人们赶集去,要脱鞋绾袜,——朗读:“前面的…….人影绰绰”(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色啊!)

  ……

  3、呈现矛盾:

  好,走搭石,的确是作者家乡的一道独特美丽的风景。那么,按照你们给风景选择的解释,第二自然段、第四自然段,不是“风景”啊,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呢?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开头来来写这样“总写”的话呢?

  二、拓展认识

  我们再来看一下“风”的解释,看看课文其他两段的内容,能够跟“风”的解释对上号的,还有哪些?

  1、阅读对应

  (1)学生读书,思考:第二段

  “早早摆好、处处都有”,这本很就是风景,是外在的景观;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

  (2)讨论:从文中的那些地方看出是“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

  (如果…都…唯独…受到谴责;老人:无论…只要…一定…直到…才)

  研读这些词句是怎样写出“一贯的做法、习俗的”

  朗读,体会人们的情感态度——揣摩“谴责”的心理台词;揣摩老人的心理台词。再朗读。

  (3)读书思考:第四段

  抓住“总”来体会字写出来的“长期形成礼仪习俗”——谦让、敬老爱幼的习俗——联系第二段体会:老人的表率习俗,在读第四段,敬老的习俗;朗读体会,表达人们敬老的习俗,谦让的习俗。

  三、回归整体

  讨论:那么,这会让你用课文内容来解释,“风景”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1、多角度来理解“风景”的风:将解释中的“行为举止”与“礼节、风俗”相联系,体会风景的含义。

  2、用课文具体内容来解释“风景”——这里的村落,秋凉来临,提早摆好搭石;人人关注搭石摆放的是不是平稳;走搭石协调有序;过搭石互相谦让,敬老爱幼。

  3、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归纳方法

  1、理解词语的方法

  2、作者如何用“总”来写出常态的。

  (1)回顾:《搭石》这篇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写了两个典型的“过搭石”的镜头,一个是两个人对面过搭石,相互谦让;一个是遇到老人过搭石,年青人背老人。值得关注的是,这两个典型镜头的介绍中,作者两次用到了“总”字。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fú)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为什么要用“总”字?我们把“总”字去掉,看看是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要伏(fú)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对比着读一读,我们会发现,没有了“总”,两个镜头虽然也很感动人,但是读起来我们会发现,是画面中的两个面对面的人在谦让,是画面中的这个年轻人尊老爱幼乐于助人。而有了“总”呢?哦,所有“小溪两边面对面”的人,所有年轻人遇到老人,都是这样。一个总字,就写出了大家都具有这样的谦让、互助的美德,这美德在家乡,是一种常态。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五、拓展阅读

  呈现阅读材料,体会作者如何在对比中发现有价值的材料。

  在对比中发现材料的意义

  ——读《搭石》学习发现

  走搭石过小溪,是作者家乡常见的出行方式。作者从解放后就走搭石,一直走了二十多年,超过上千万回。对于文中写道的人们摆搭石、走搭石、让搭石、背老人过搭石的情形,也仔细看过成千上万回。但是,作为一个著名诗人,这二十多年中,他并没有将这道风景写下来过。

  是什么时候他才发现“搭石”可以写成文章与读者分享家乡人的美好情操的?作者在《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中介绍说,直到1977年末到石家庄工作,“当我见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见人们无序地匆匆横穿马路的时候,当我见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见人们无序地匆匆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的潺潺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由于搭石的特殊渡水方式,长期造就和展示了山里人勤劳、热心公益、互助礼让的美德。这样,我便在1980年2月写了短文《搭石》。”

  解放之后多年千万回走搭石的经历,诗人没动笔,这主要是他在那二十多年当中,并没有意识到“走搭石”这道“风景”的材料价值。而是多年后,他是怎么意识到的?对比。作者看到了人们挤公车、横过马路拥挤无序,一下子想到了家乡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谦让互助,这对比,让作者重新感受到了家乡人“摆搭石、走搭石”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灵之美,情操之美,淳朴的乡风之美,对现代人、现代都市的读者有着非常深刻的教育意义,作者经过对比之后,发现的材料的价值。

  我们身边常常有很多蕴含着美好的道德规范、能够给人深刻启示的现象、事件、人物,但是我们却常常因为“身在此山中”而熟视无睹,不能够发现其中能够给人深刻启迪的教育价值。诗人刘章的经历,启示我们:进行对比思考,把那些让我们感到“舒服、愉快的情形、事件、人物”与让我们“不舒服、不愉快的情形、事件、人物”相对比,去发现“让我们舒服、愉快”的内容含蕴着的深刻的美,深刻的教育意义,这样,我们写出来的文章就能够启示读者,让读者也能感受到生活中常见现象给人关于“如何做人”的启示。

  学后练习:想一想,你的生活中有哪些类似于《搭石》一样的风景?记录下来。

  希望上述资料能对你有所帮助,优秀的说课稿有助于教师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新东方小学网还有更多优秀的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和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供你参考。另外,我们还有三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教案,和六年级语文教案等资料供你参考。

英语+新概念学习资料大礼包

微信扫一扫 自动获取网盘链接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小学英语资料大礼包合集

扫描下方二维码自动领取

更多>>
更多英语课程>>
更多>>
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