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整理

2016-06-10 17:02:42来源:网络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整理
  五、《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解题]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注释] 1、缘:因为。2、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3、此山:指的是庐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启迪我们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游山西村》
  [解题] 游览山西村
  [注释] 1、腊酒:腊月[十二月]里酿造的酒。
  2、足鸡豚: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足:足够,丰盛。
  3、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4、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6、《爬山虎的脚》
  作者叶圣陶,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比作“脚”,非常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攀爬的。它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它的形状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颜色如新叶。在第4自然段中,作者通过“触、变、巴、拉、紧贴”等一系列动词,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就会枯萎。
  词句解析:
  (1)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pū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顺儿”是指同一个方向或顺序。这两句话具体地写出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绿、齐、密。
  (2)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作者介绍了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形状和颜色。以蜗牛的触角比喻每根细丝的形状,写得非常逼真,可见作者对事物的观察十分仔细、认真。
  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一是细心观察,所以才能看见“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才能发现爬山虎的脚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及“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二是连续观察,所以才会发现原先直的细丝,后来变弯了;才会发现没触着墙的脚“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才会发现“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7、《蟋蟀的住宅》
  构词特点:
  不光还[递进关系]
  毫不可惜[毫不利己 毫不犹豫 毫不保留 毫不留情]
  本文作者法布尔,法国著句昆虫学家,进行了长达30余年的观察,完成巨著《昆虫记》。
  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真实地介绍了蟋蟀的住宅特点和修建经过。表达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赞扬了蟋蟀不辞劳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词句解析:
  1、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作者巧妙地把蟋蟀发出的声音比喻为“弹琴”,又将蟋蟀洞穴门口的平地称为“平台”,让读者感到,这座住宅的设计是很讲究的,形象的语言也反映了昆虫学家对昆虫的特殊感情。
  2、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指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蟋蟀的住宅要经过选择,用柔弱的工具自己一点一点地挖。大自然提供的环境满足不了它的要求,它也不用现成的洞穴,可以看出它不肯“随遇而安”。
  3、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柔弱”是软弱的意思。
  蟋蟀挖掘是用自己的足和腿,靠这样简单、柔弱的“工具”一点一点地挖掘,竟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筑成那样好的住宅,所以称赞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近义词:静谧——宁静 偶然——偶尔 豪放——豪爽
  构词:不可思议[不可告人 不可救药 不可开交 不可计数]
  浩如烟海[对答如流,视死如归,日月如梭,心口如一,心乱如麻,始终如一,料事如神,铁证如山,挥汗如雨,挥金如土,守口如瓶,胆小如鼠,用兵如神,表里如一]
  既也[并列关系]
  词句解析:
  1、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
  “静谧”是宁静的意思,宁静而舒适的病房与魏格纳“豪放”“好动”的性格形成了很大的反差。魏格纳很不适应病房的生活,就有了“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的感觉。这句话引出了下文:由于病房生活的无聊,魏格纳无意识地用食指在地图上画大陆海岸线,借以消磨时光,引出了故事发生的起因。
  2、突然,他的手指慢了下来,停在地图上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块突出的部分,眼睛却盯住非洲西海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
  “不可思议”是指不可想象,不能理解。这句话是说,巴西在南美洲,几内亚湾在非洲,中间隔着浩瀚的大西洋,然而,巴西陆地的突出部分竟然与几内亚湾的形状非常吻合,吻合得令人难以置信。这句话推进了故事的继续发展。
  3、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魏格纳从那么多的资料中寻找证据,就好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但他“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他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终于找到了证明这个学说的证据。从“浩如烟海”这个词语中,我们可以推想出他所经历的艰辛与挫折。
  4、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

  希望上述资料能对你有所帮助,优秀的说课稿有助于教师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新东方小学网还有更多优秀的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和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供你参考。另外,我们还有三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教案,和六年级语文教案等资料供你参考。

英语+新概念学习资料大礼包

微信扫一扫 自动获取网盘链接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小学英语资料大礼包合集

扫描下方二维码自动领取

更多>>
更多英语课程>>
更多>>
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