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趣味学习之名人故事:黄银华

2016-01-21 14:11:38来源:网络

  2  10平米的小书屋,和理想越靠越近

  裁缝店刚走上正轨,黄银华突然决定转向,因为她有一个梦想——有一天能守着自己的书店,一边做生意,一边还能写点什么。

  小时候的黄银华是个活泼女孩,爱唱歌、跳舞。生病后,她又梦想着能当一个作家。因为生活的压力来汉创业,她仍希望能两者兼顾。

  黄银华在裁缝店对面找了个小门面,开了家租书屋,取名“文心”。这是个10平方米都不到的铁皮房子,只放得下两排书柜,店里不少书都是做衣服的顾客捐助的。起初为了维系营生,她是开着裁缝店养书店,直到书店的顾客日渐增多起来。

  她当时就住在书店里。每天晚上关门时,要把卷闸门拉下来,再用脚踩紧,才能锁住,她够不着,也踩不住,平日里,最后一个走的客人一般都会记得帮忙关门,还会帮她把阁楼上的被子拿下来。

  那年冬天的一个雨夜,客人走光了,门依旧开着。黄银华着急地在屋里转来转去,天气太冷了,如果一直待下去,会被冻坏的。她想着,如果能爬上阁楼,至少可以盖上被子。她尝试着拿书架当梯子,一次又一次地跌倒、再爬起,她终于躺在了被窝里。 [Page]

  那一刻,她忽然意识到,以后什么也不会怕了。“原来自己可以做很多自己以前不敢想也不敢做的事情,一直以来只是自己没有勇气去面对而已。”

  3 三次搬家,书屋面积翻三番

  1996年,黄银华把裁缝店停了,一心一意开书屋。再度面对家人的反对,她只说了一句话:“这(裁缝店)不是我想要的。”

  不久,周围的租书屋越开越多,竞争变得激烈起来,她的生活景况一下又变得艰难起来。家人劝她不必苦苦维持,回家算了。但她仍然选择了忍下去。

  要渡过难关,就必须有所创新。她着手调整店里的书,又自己设计广告,到处去传发,还在周围人群中做民意调查,搞市场分析,以进一步调整书籍范围。一来二去,客人越来越多。

  次年,书屋搬到了一个20平米的砖房里,有了五六个书柜,看起来更像一个比较正规的书店了。

  1998年,书屋又搬到一个60多平方的房子里,黄银华还专门买了一台电脑,对店里的书籍进行管理,这吸引了很多顾客大老远赶来借书。

  有个顾客开玩笑说:“我从那么远的地方跑来,你能不能给我算便宜点啊?”她灵机一动,立刻就针对远一点的顾客调整了书价和租书的策略。此外,她还在节假日对部分书籍实行半价或者免费,而另一部分精品书则提高书价。像《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精品书籍,很多租书屋都是不进的,但是为了提升书店的品牌和形象,黄银华咬牙进了不少。

  1999年,书屋再次搬家,这次是一间80平米的房子,图书规模达到5万册。

英语+新概念学习资料大礼包

微信扫一扫 自动获取网盘链接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小学英语资料大礼包合集

扫描下方二维码自动领取

更多>>
更多英语课程>>
更多>>
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