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智慧的爱,胜过无条件的爱

2016-05-06 16:19:37来源:网络

  蒙氏对妈妈们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什么是妈妈的爱?我们能否做到在对它歌颂、咏叹的基础上有所超越?爱不只是一种温暖的感情,它有清楚的表达,会对孩子产生影响。爱有一种移情作用,不过得靠妈妈超越自我中心。

  自信、冷静、理性,同时充分相信自己的直觉,让自己时刻处于观察和学习的状态,大胆去爱,增强自己爱的能力,学会“智爱”,这就是我的答案。

  沟通和交流,是联系父母和孩子之间最重要的纽带。但是如今“80后”父母对于孩子的爱,多表现在给他们提供尽可能好的环境,尽可能丰富的物质上,却很少关注他们内心的需要。有时候,大人和孩子近在咫尺,却也让他们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关爱。

  孩子需要来自父母高质量的陪伴。一个5岁小女孩的姥爷曾不无感慨地对我说:“我自己的孩子是‘80后’,说句不中听的,他们的确太自私,事业做得不错有什么用,孩子扔给我们老两口,我们精力不够,知识结构也跟不上,孩子从幼儿园回家后,精力旺盛,缠着让讲故事、玩游戏,我们身体真是吃不消,带着孩子去学钢琴,耳朵也不行,记了30分钟笔记,回来也不知从何下手辅导孩子,学了5次就放弃了。”

  有一位年轻的母亲鉴于自己曾深受性格内向、不善表达之苦,下决心在孩子的身上扭转这一局面。孩子出生不久,她就经常抱着孩子对他说“我爱你”。这样最原始的爱的表达一直持续,但内涵会有轻微的变化,到了孩子更大一些,她问孩子:“爸爸妈妈最爱谁?”孩子会习惯性地回答“宝宝”。她会说,爸爸妈妈爱自己也爱对方,还特别爱宝宝,再问:“宝宝最爱谁?”孩子则快乐地回答:“爱自己,也爱爸爸妈妈。”这个孩子很小就确定自己是被关注被爱的,建立了强烈的自信,就有足够的力量爱家人,在外面也知道爱护比他更小的幼儿。

  孩子3岁多时,说过一句话:“大家都喜欢我。”这让母亲觉得很欣慰,因为这正是她通过各种努力希望孩子明白的事。孩子上了幼儿园,不少家长经常找老师“套近乎”,给老师送礼,要求关照孩子。她从不这样做,因为她知道一个对自己有信心,同时对别人充满爱心的孩子,完全可以凭自己的表现赢得老师的喜爱。

  元旦来临了,孩子想给班上的老师寄张贺卡,却不知该写什么。她先问清楚孩子想对老师说的话,然后帮孩子写上:“老师,我爱你。”老师收到贺卡后,很感动,自然也更喜欢这个孩子了。学期结束时,在这个孩子的《成长纪念册》上,老师对他的评价是:“你通情达理,聪明好学,积极进取,表现欲强。特别是你有着美好的情感世界,对每个小朋友都很友善。”

  一个孩子如果对自己得到的爱满足,他的心中就会充满种种美好的感情,不必任何说教,他就能自然融入周围的世界,获得别人的喜爱。

  孩子得到爱,才能去爱别人;得到爱,才能去爱生活。

  不要让爱因为各种各样的条件而大打折扣。不要让孩子认为,妈妈爱的是他的行为,爱的是他为父母带来的荣誉,并不是他。

  爱代表着对一切情感的放大和强化,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恨和爱几乎没有什么距离,即使是母爱最深的妈妈也会对她的孩子大发脾气。

  自信、冷静、理性,同时充分相信自己的直觉,大胆去爱,增强自己爱的能力,学会“智爱”。

  儿童纪律的主要之点在于不是去压制顽皮,而是去改造它。不能要求儿童去做我们用自己的教育学不能开导他们的事。

  ——【前苏联】阿莫纳什维利

  来源:新东方在线论坛


英语+新概念学习资料大礼包

微信扫一扫 自动获取网盘链接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小学英语资料大礼包合集

扫描下方二维码自动领取

更多>>
更多英语课程>>
更多>>
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