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春秋繁露》

2020-10-16 18:22:04来源:网络

  参考答案:

  8.(3分)A

  9.(3分)D(代词。A.表方式、方法;表原因。B.副词,才;副词,竟然。C.副词,极;连词,至于)

  10.(3分)B(是因为不明白别人和自己的分别)

  11.(3分)C

  12.(6分)

  ①《春秋》指责居上位者的过错,怜惜下层百姓的疾苦。

  ②用全面(的标准)要求自己,叫做明智;用全面(的标准)要求别人,叫做糊涂。

  【评分标准】“刺”“过”“矜”“责”“备”各1分,句意1分。意思对即可。

  13.(6分)

  孝文皇帝在位多年,没有扩建宫苑、增添起居用度,穿着简朴,这是严格要求自己,体现了义的原则即端正自己,不在端正别人;匈奴违约来犯,孝文皇帝因怕扰乱百姓而不发兵攻打,这是关爱百姓,体现了文中仁的原则即爱他人,不在爱自己。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方面内容得3分,其中对行为解释1分,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春秋》研究的,是别人和自己(的关系)。用来研究别人和自己(之间关系)的,是仁和义。用仁安定别人,用义端正自己。仁对于别人(的作用),义对于自己的作用,是不可以不明察的。许多人不明察(这一点),竟然反过来用仁宽待自己,用义要求别人,违背了这个道理,(社会)少有不混乱的。没有人愿意混乱,(社会)却大多常常混乱,是因为不明白别人和自己的分别,不明白仁义(分别施用)在何处。所以《春秋》提出仁义的法则,仁的法则在于爱别人,不在于爱自己;义的法则在于端正自己,不在于端正别人。自己不端正,即使能够端正别人,也不能称为义;别人没有蒙受他的爱,即使(他)非常爱自己,也不能称为仁。

  仁,就是爱别人。从前,晋灵公杀厨子来改善饮食,并非不厚爱自己,这样却不能算是善良的人,是因为(他)不爱别人。不爱(人),哪里值得称为仁呢?敌人已经来攻打了,才去救他,那么《春秋》就不赞美(这种做法)。(敌人)没到(的时候),预先防备,(《春秋》)就赞美他,赞美他能事先预防祸害。在(祸害产生)之前就先预防,那么祸害就无从产生,天下就没有祸害了。观察事物的发展,事先发现它的苗头,把祸乱消灭在将要发生而没有成形的时候,(这)是《春秋》的思想。这(智慧)极高明啊。所以智慧高明能预先(知道事物的发展),仁爱就能更深远。所以称王的人仁爱惠及四方夷狄,称霸的人仁爱惠及诸侯,能安定(国家)的人仁爱惠及本国,使(国家)危急的人(只)爱身旁的人,使(国家)灭亡的人(只)爱自己。(只爱)自己的人,即使处在天子、诸侯的位置,(也只不过)是独夫罢了,没有臣民让他差遣。像这样的人,没有人灭亡他,他自己(也会)灭亡。所以说:仁是爱别人,不在于爱自己,这就是仁的法则。

  义,不是端正别人,而是端正自己。即使是乱世中的邪曲不正的君主,没有人不想端正别人。哪里算是义呢?从前,楚灵王讨伐陈国、蔡国的叛贼,不是不能端正别人,但是《春秋》并不赞许,不能称他为义,是因为他自身不端正。潞子对于诸侯,不能端正什么,《春秋》(却)称他有义,是因为他自身端正。所以说:义在于端正自己,不在于端正别人,这就是义的法则。

  这就是义和仁的不同。爱用在别人(身上),叫做仁;义(用在)自己(身上),叫做义。君子寻求仁和义的区别,这之后辨明对自己与对别人的区别。所以要求自己就要依据道理来端正自身,依据礼的规矩(行事)来求得幸福;对待别人,扩大恩施、广布恩惠,用宽容的原则来容纳众人。《春秋》指责居上位者的过错,怜惜下层百姓的疾苦。用仁(的法则)对待别人,用义(的法则)对待自己,对自己(的过错)严厉(地责备)而轻微地责备别人(的过失),说的就是这个。所以对自己要求严格,叫做宽厚;对别人要求严格,叫做刻薄。用全面(的标准)要求自己,叫做明智;用全面(的标准)要求别人,叫做糊涂。所以用要求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这是居上位却不宽容;用要求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是执行礼制不恭敬。居上位不宽容,就损害了宽厚(的德行),百姓就不会亲近;执行礼制不恭敬,就损害了品行,百姓就不会尊重。(百姓)不亲近就不会相信(他),(百姓)不尊重就不会敬畏(他)。仁义的分别可以不思考吗?即使有天下最好的食物,不咀嚼,就不知道它的美味;即使有圣人最高明的道理,不思考,就不知道它的意义。  

  更多幼升小动态小升初动态小升初备考资料等小学升学信息,请关注新东方在线小学频道。

本文关键字: 小升初语文 文言文阅读

英语+新概念学习资料大礼包

微信扫一扫 自动获取网盘链接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小学英语资料大礼包合集

扫描下方二维码自动领取

更多>>
更多英语课程>>
更多>>
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