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择校参考:海淀区和西城区的重点高中的差异

2016-03-31 12:09:48来源:网络

  反观海淀区,北大附中1960年,人大附中1950年,101中学迁到北京肯定也是1949年前后的事,只有清华附中例外,清华是先有的中学才有的大学,清华大学是从清华学校发展起来的,清华附中自称是清华学校的传承,自然历史不短,但诸位想想看,解放前海淀这样偏远的地方,进城5个小时以上,除了左近的人家谁把自家孩子放这里来呀?当时也没有中科院,学院路八大院校之类的机构,所以说清华附中的崛起肯定是在解放后,且可以再一步界定为中科院等机构搬到海淀区后。

  说道这里,扯远一点,现在好多中学包括外地的很多学校自称是历史名校,说什么历史可以追述到某个朝代的某个学堂,少的有200来年,多的有上千年。看到这些种种的说法就有很多疑惑之点,后世这些学校无外乎是占了当时那些学堂的遗址,就说是哪个学堂的传承,要是政府赶明在周口店遗址附近建所学校,难道还说是传承自北京古人类,几十万年的历史?中国近现代的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说狠了也就从现在能往前追溯100来年,200年肯定到不了。200年前的那些学堂有什么可以传承到现在的,并且值得夸耀的,是治学精神还是什莫别的东西?不要为了有历史而攀关系,没啥意义。

  历史传统很多时候不是值得夸耀的资本,而是阻碍进步的沉重包袱。说远了,再扯回来。说完了传统,再说高干,这个很好理解。

  西城区,天子脚下,政府机关,民主党派云集之地,学生中很多都是高干子弟。高干家庭也是重视教育的 一类家庭,再加上手中有权,给自己的子弟学校多配些资源,比如教育经费,师资力量等,简直是易如反掌,举个例子,当年(80年代末90年代初)教育局投给四中一所学校的教育经费比北京除海淀外的大部分区全区的教育经费还要多,四中80年代修建的教学楼,比20年后一些中学新建的还要好。所以较好的生源加上 优良的资源,再加上悠久的强校历史(解放前男四中,男八中,和师大女附中就已经是名扬京城了),不难造就出现在的西城区强劲的中学教育实力。光有高干,没 有历史是否可以造就出一代名校呢?难,不能说未来没有,但至少到现在为止,还是没有的。非常好的例子就是景山学校,那真是高干子弟云集啊,人均教育投入跟 四中有的一拼,但名气和教学水平比起四中来,至少差一个档次。光有高干,没有名望,平民子女中的尖子,知识分子子女中的尖子,都让四中,人大附中,北大附中挑走了,当然比不过人家了,由此,可以验证一个道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有钱也不是万能的。

  海淀区和西城区这种差异,造成了各自区里顶尖名校的发展轨迹的明显不同。这个我在后面谈各校时再论述。

  我的总结,对于重点中学要想成功来说,地利曾经最重要,但这个重要性正在下降,名声现在排第二位,但这个的重要性正在随着地利重要性的下降而上升,在不远的将来应该可以代替地利排在首位。教育经费和师资力量排第三位。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教育经费和师资力量与名声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问题。名声可以很简单 的转化为教育经费和师资力量,只要你敢想敢做。教育经费和师资力量也可以制造名声,只要你努力,但是转化需要一定的时间。

  有些学校,因为对这些因素或这些因素的转换把握的不成功而渐渐没落。

  来源:新东方在线论坛


本文关键字: 小升初择校参考

英语+新概念学习资料大礼包

微信扫一扫 自动获取网盘链接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小学英语资料大礼包合集

扫描下方二维码自动领取

更多>>
更多英语课程>>
更多>>
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