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沉溺于以爱为名的谎言

2016-05-19 14:56:24来源:网络

  还记得一个故事,老太太临终前对丈夫说:“老伴儿,其实我最爱吃的是蛋黄,但看你也喜欢,我就吃了一辈子蛋清!”老先生哭了:“我其实不爱蛋黄,但每次看你抢着吃蛋清,我就吃了一辈子蛋黄。”这是个为了赞扬老两口为了彼此而自我牺牲了一辈子的那种心灵鸡汤故事。我总是体会不到其中的温情,连最亲的人都无法相互坦诚和理解,不管不顾的就任性“牺牲”了一辈子,结果是场误会,这该感动吗?该成为“爱”的标准被宣扬吗?这种情感成本的耗费是不是太大了?想想这个孩子,也许就这样顶着一个个自我制造的“误会”,压抑着长大了。而那些由于违心,积累得越来越多的委屈,别扭,最后发酵成在情感上对亲人的疏离。

  为此我和我妈妈讨论过,如果她是那个奶奶,她是愿意被哄在谎言里还是她有心理承受力听实话。蔻妈说:“我能接受也希望听到实话。如果我知道我孙子要承受那么多不快来吃我做的菜,我肯定不开心。而且,做菜是可以改进的啊。可说实话时的方式和语气很重要。”的确,如果说:“您做的菜最难吃。”这种情感针对性太强的话既没有建设意义又伤人。

  换个做法呢?如果那个爸爸听见孩子抱怨菜难吃时,多听听孩子的理由,问问他:“哪个菜你不喜欢啊?”“为什么不喜欢啊?是太咸,是太辣,还是没味道?”“有没有喜欢吃的菜啊?”等等。得到这些信息后,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比如“爸爸妈妈都没有觉得辣啊。”或者“嗯,我也觉得鱼咸了。”如果是前一种情况,就要告诉孩子,那是口味不同,家里其他人都觉得没问题,你可以少吃点,但是不能只依自己的口味换味道。如果是后一种情况,就和孩子一起商量,如何调整措辞告诉奶奶。孩子可以说:“奶奶,其实这个红烧肉挺好吃,可是这鱼太咸了……”这样,父母始终和孩子有共识,既没有让孩子对父母失去信任,又能让他学到尊重别人,以及沟通交流和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中国家庭看似和睦,联系紧密,其实亲人间很少能真正理解彼此,都自以为是的做着“为你好”的事情,走着“报喜不报忧”的过场。那些看似为对方着想的言行,最后都成了彼此的负累,疏远着隔膜着我们的亲情。

  其实不用把事情复杂化,很多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了解和疏通,没必要强硬的用命令和“不”去拦死继续交流的可能性。拿掉情绪,把问题具体化,把矛盾点拆分,可以化解很多冲突。有那个心理承受力去别扭着说一辈子违心话,为什么没有勇气和耐心多想想用什么方式和亲人沟通,相互支持,共同面对问题?一个家的凝聚力就是这样建立的。

  别再教孩子说谎了,这只能苦了孩子,累了老人,两难着我们自己,何必呢?

  来源:新东方在线论坛


英语+新概念学习资料大礼包

微信扫一扫 自动获取网盘链接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小学英语资料大礼包合集

扫描下方二维码自动领取

更多>>
更多英语课程>>
更多>>
更多资料